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行人:出门在外的人。欲断魂:形容落魄、愁苦。 借问:请问。 杏花村:地名,在安徽池州。【评析】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历官国史馆修撰,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杜牧出生官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著有《通典》二百卷。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行人:出门在外的人。欲断魂:形容落魄、愁苦。
借问:请问。
杏花村:地名,在安徽池州。
【评析】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历官国史馆修撰,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杜牧出生官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著有《通典》二百卷。杜牧深受祖父遗风影响,博通经史,专注治乱,关心军事。杜牧长于辞赋、古文,诗歌清丽俊爽,七绝多言浅意深,含蓄有味。
他的七绝,常常如摊开的一幅画卷,形象鲜明。此诗写清明时节,诗人遇雨独行,简直失魂落魄之际,忽得牧童指点杏花村酒店所在,不觉倍感温馨。诗中抓住清明特有的景物“雨纷纷”,写出了“行人”遇雨的窘态。“借问”“遥指”将诗人和牧童的动作描摹出来,而结以杏花村这一美好的意象,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但杜牧诗歌常常点到为止,并不多做解释,故其诗歌内涵,往往引起人们的争议。这首小诗,也有不同的看法。有论者将“行人”理解为其他人,而不是诗人自己。认为前二句都写的实景,清明祭祖,路上行人悼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苦楚失魂。整首诗表达宦游者的凄苦抑郁情怀。但这样理解,诗人突然出来“借问酒家何处有”,不免有点突兀,对诗歌整体的意境有所破坏。而且“牧童遥指杏花村”实在也感觉不到凄苦抑郁。
社日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民间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鹅湖山:山名,在江西省铅山(yán shān)县。
豚栅鸡栖:即猪圈、鸡窝。扉:门。
桑柘(sāng zhè):桑树和柘树,叶子都可以养蚕。
延伸阅读:
- 电蚊香使用清洁效果好 使用电蚊香的安全注意事项[图]
- 事要抓根本解题儒家认为听讼是末无讼为本关键在于用教化使民向善[图]
- “细柳整军”发生于公元前年当时匈奴进犯威胁长安汉文帝除派出三[图]
- 果蠃又称为蒲卢即细腰蜂 . ,螟蛉桑虫 螟蛉([图]
- 摸鱼儿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祝英台[图]
-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 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图]
- 东周前期称为春秋东周后期称为战国期间五霸纷纷称霸最后形成七雄[图]
- 柳宗元在《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中也叙及韩会说是“善清言有文章名[图]
- 凶具指棺材等丧葬用具会稽谢奉和永嘉太守郭伯猷交情很好谢[图]
- 夫子说“一个人在心里真正建立了仁的精神也就能够宽厚地对待任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