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乐山 [切换]
    乐山KTV招聘网 > 乐山热点资讯 > 乐山励志/美文 >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之后首要问题是巩固统治当时后周的实力人物并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之后首要问题是巩固统治当时后周的实力人物并

    时间:2022-12-26 00:02:20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676次   【】【】【网站投稿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之后,首要问题是巩固统治。当时后周的实力人物,并非全都甘心听命于新的王朝。第一个发难反对的是昭义节度使李筠。当年四月,他联结北汉,起兵潞州(山西长治),进占泽州(山西晋城),声言讨伐赵匡胤篡逆之罪。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等先行抢占太行要隘,防止李军南进。五月间赵匡胤率主力西进,与前军会合后,“倍道兼行,掩其不备”,于二十九日大破李军于泽州之南,歼敌三万,李筠败退泽州城内。赵匡胤组织强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之后,首要问题是巩固统治。当时后周的实力人物,并非全都甘心听命于新的王朝。第一个发难反对的是昭义节度使李筠。当年四月,他联结北汉,起兵潞州(山西长治),进占泽州(山西晋城),声言讨伐赵匡胤篡逆之罪。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等先行抢占太行要隘,防止李军南进。五月间赵匡胤率主力西进,与前军会合后,“倍道兼行,掩其不备”,于二十九日大破李军于泽州之南,歼敌三万,李筠败退泽州城内。赵匡胤组织强攻,激战十余日城破,李筠自焚,第一次平叛之战胜利结束。

    李筠举兵潞、泽之际,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遣其心腹翟守询潜与李筠联系,企图联合反宋。但翟守王旬暗与宋通,将李重进的谋划秘密报告赵匡胤。赵匡胤重赏翟守王旬,并使仍回李重进处,以“养威持重,未可轻发”的理由,劝其暂援起事。以避免腹背受敌,两面作战,从而可以各个击破。击灭李筠后,赵匡胤调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命其移镇青州(山东益都),李重进遂抗命起兵,于九月间据扬州反宋。赵匡胤仍用速战速决的方针,以石守信等为前军,立即进击,自率主力跟进,李重进曾向南汉请援但南汉惧不敢应。在“外绝救援,内乏资粮”的困境下,扬州很快于十一月间即被攻破,他也兵败自焚。至此,两支主要反对势力,全被歼灭,其他一些意存观望的后周故将,皆不敢动,赵匡胤的统治,基本上得到了稳定。

    赵匡胤在消灭反对势力的作战指导上,有三点值得肯定。其一,以政治策略破坏二李的联合,延缓李重进的发难时间,这就避免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有利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其二,采用速战速决的方针,不俟其他持观望态度的后周故将响应,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敌仓惶应战。这不仅对消灭二李本身极为重要,对稳定全国局势也关系极大。其三,在进击李筠时,抢占太行要隘有利地势,止则可以阻敌南进,屏卫汴洛,有利于安定人心,稳定形势;进则可以以“高屋建瓴”之势击破敌军,这是建立在自固基础上的速战速决思想。

    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

    赵匡胤在消灭国内反对势力之后,宋王朝的统治日趋巩固,消灭割据势力以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便提到日程上来。当时北方有军事强国辽国和它的亲密盟国、太原的北汉政权;南方有金陵(江苏南京)的南唐,杭州的吴越,成都的后蜀,兴王府(广东广州)的南汉,朗州(湖南常德)的武平,江陵的南平,以及漳、泉等地方割据政权。应将主要进攻方向先指向何处,这是制定统一战争战略的核心问题。赵匡胤在广泛地听取了主要谋臣和将、相的意见后,决定采用先南后北、即先弱后强的战略方针。他说:“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指北汉)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地。姑存之以为我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

    赵匡胤的这一战略决策,基本上是周世宗柴荣所用王朴所献“安边策”的修正案。王朴则是继承隋高颍灭陈策略而提出的。主张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首先击灭南唐。认为“得吴(指南唐)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吴、蜀平,幽可望风而已”。王朴的这一方案,从先南后北来说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但从先攻南唐来说,则并不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柴荣攻南唐三年,方夺得江、淮地区,而江南地区仍丝毫无损。没有一定数量水军,不占长江上游之势,要迅速消灭南唐是不容易的。赵匡胤跟随柴荣,参加了南征北战的所有战争,深知南唐不易轻取,所以才将王朴方案稍加修正成为“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尔后再向北方的方案。

    赵匡胤为保障南方的攻势作战,对北方采取了守势。派军分屯瀛州(河北河间)、常山(河北正定)、易州(河北易县)、棣州(山东无棣)等地防御辽国;分屯延州(陕西延安)、庆州(甘肃庆阳)、环州(陕西环县)、灵州(宁夏灵武)等地防御党项;分屯晋州(山西临汾)、潞州、泽州等地防御北汉;并“敕沿边诸州,禁民无得出塞侵盗”,以与辽国维持互不攻扰的局面。至开宝七年(),又主动与辽议和通好,以解除进军南唐时的后顾之忧。基本上获得了“累年无西北之虞,得以尽力东南”的效果。

    建隆四年(),宋军开始向南方进军。首先以“假途灭虢”的策略,于当年袭并了荆南、湖南,消灭了武平、南平两个割据政权;乾德三年(),又以分进合击战术攻入四川,迫降了孟昶,消灭了后蜀割据政权;开宝四年(),再以声东击西的谋略进军岭南,迫降了刘张,消灭了南汉割据政权;由于赵匡胤早已用政治策略争取了吴越王钱做,所以这时实力最强的南唐,已完全陷于孤立,处于战略包围之中,失去了长江天险。开宝七年(),赵匡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五道出师,进攻南唐。首先令曹彬由荆南乘船顺流而下,突袭长江南岸据点,占领桥头阵地后,再以预制浮桥,在采石渡主力过江。以预制浮桥渡江,在古代军事史上这是第二次,宋军渡江后即包围了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李煜出降,南唐灭亡。至此,赵匡胤统一中国战略的第一步,削平南方割据势力的企图,已经实现;第二步即将转变战略主要方向,将进攻矛头指向北方。

    赵匡胤对统一北方和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极为重视。虽然他早已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但当他自认为北方出现有可乘之机时,立即转移主要方向,改用兵力于北。如开宝元年()七月,北汉主刘钧死,养子刘继恩嗣位,内部矛盾加剧,政局不稳(不久,刘继恩被刺死,其弟继元代立),赵匡胤认为是北进的良机。遂派李继勋攻北汉,进至太原城下,但因辽军来援,被迫撤回。次年,赵匡胤又率军亲征,包围了太原。亦因辽军来援不得不撤围退回。经过两次小挫之后,赵匡胤才又回到先南后北的轨道上来,专力先图江南。

    最新便民信息
    乐山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