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2,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3,下故素正4。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5,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6,不知其名,复修其形7。形名参同8,用其所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一:指“道”,参见5.注。2物:“物”与“名”相对,与“形”的涵义相同,参见5.注。3见(xiàn):同“现”。4故:乃。素:通“愫”,真情。5与:以。6名:指言论。7修:治。形:指事。8形名参同:参见5.注。
运用道的方法,是把确定名称摆在首位。名称端正了,那么它所反映的事物内容也就确定了;名称出了偏差,那么它所反映的事物内容也就游移不定了。所以圣明的君主用虚静的态度来掌握道,使名称根据它所反映的内容自己来给自己命名,使事物按照它所具有的性质自己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君主不表现出自己的智能,臣下也就老实纯正了。接着便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才能去任用他们,使他们自己去从事各自的工作;接着再根据他们的职务分配给他们事情,他们就会自己去操办这些事情了;端正了名分来安置臣下,使他们都能自己确定自己的职责。君主根据臣下的言论来提拔他们,由于不知道他们的言论是否恰当,就再去考查他们做的事情。君主拿臣下做的事情和他们发表的言论互相对比验证,看是否互相契合,然后利用这种验证所产生的结果作为依据来进行赏罚。赏和罚这两种事如果确实讲信用,那么臣下就会向君主献出真情。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2。虚以静后,未尝用己。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3,万民一从。
鞠:通“鞫”,寻根究底。2有:通“又”。3信:听任。
谨慎地处理好自己所从事的参验形名、信赏必罚等大事,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失去那关键的国家大权,才能成为圣明的君主。圣明君主的治国原则,是不用智谋和巧诈。如果智谋和巧诈不去掉,就难以使自己的治国方法成为治国的常规。老百姓如果使用智谋和巧诈,那么他们本身就会多灾多难;君主如果使用智谋和巧诈,他的国家就会危险灭亡。君主治国,要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然后回过头来寻求事物的具体规律和治民之道,再用自然的普遍规律来考察检验彻底摸透这具体规律和治民之道,这样终而复始,反复无穷。明君治国,内心虚无而安静退让,从来不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大凡君主的祸患,在于坚决地赞同臣下的一面之词;如果任凭臣下发表言论而不去赞同它,那么民众就会一致服从君主了。
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2。至于群生,斟酌用之3,万物皆盛4,而不与其宁5。道者,下周于事6,因稽而命7,与时生死8。参名异事9,通一同情10。故曰: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11,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12,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13。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
德:古代哲学概念,指具体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2理:事理,指各种具体事物的内在规律。3斟酌:酒筛得少叫斟,筛得多叫酌,这里指生物从道那里吸取得有多有少。4盛:通“成”。5宁:安宁,静止。6周:遍。7稽:合,相当。而:其。命:指规律。8生死:使动用法,指道使各种事物或生或死。9事:“事”与“名”相对,与“形”同义,参见5.注。10一:指“道”。11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是构成各种事物的基因,它们是正反矛盾而又统一的。12和:小笙,一种用来调声律的乐器。13容:貌。